close

首頁故事:在電飯鍋的鍋子裡加一點水,放進鐵盤裝著夾乳酪的歐洲麵包加熱,再轉頭洗草莓、切蘋果、倒進優格。麵包鬆軟、起司牽絲、優格無糖,就是便宜又美味的早餐(約不到五十塊台幣)

 

宿舍又停電了,當時我在廁所裡,冷靜的又試了試電燈開關,然後打開手機的手電筒。隔壁浴室裡在洗澡的義大利女孩喊了好幾句開燈,以為是誰,把燈關掉了。

因為wifi分享機也沒有電罷工,所以用手機的記事本繼續敲著字,也無法煮午餐,預期著斯洛伐克的辦事效率,什麼時候電會來呢?

到的第一周就感冒了,因為不習慣學校宿舍浴室的配置,天氣太冷我又穿很少晃來晃去(據說嗜好是裸奔),流鼻水流到覺得自己要成仙了,過了三天,現在轉成咳嗽,咳了兩聲,繼續等電來。

**大概從一點停電到兩點電又回來了

 

2017年9月17號約早上八點,我的學伴在多瑙河橋下的Most SNP站找到了我,我稍微張開手臂,感謝的準備擁抱她,結果我卻得到更多,擁抱完後她靠著我的臉給了我一個親頰禮,左臉頰時我還在恍神,右臉頰時,我才回過神學她撅起嘴,親碰一下對方的臉頰。

學伴Kami一路上幫我們推著行李,帶我們開完房間還一起研究宿舍廚房和洗衣機,然後帶我們坐公車稍微認識這個城市。

那天下著雨我也忘了帶帽子和雨傘,整個人很狼狽。Kami帶我們到我在網路上看過,Brtislava有有名的雕像的那一區,找到了一間咖啡館,準備吃她的Brunch,我跟子芸的不知道哪一餐😂(因為時差表示混亂😂😂)

 

多虧有她,我對斯洛伐克的食物第一印象極好,因為國際化的關係,這些東西的味道都很像台灣咖啡館常見的brunch,而且應該是最高級,她們有夠好吃。我點了法國吐司和咖啡,花了9.8歐,約等於台幣356塊,也是很台灣早午餐的花費,而且Kami告訴我,這也算是Bratislava,算比較貴的餐點了。

我們在那裡一路聊到下午三四點,聊斯洛伐克的生活小常識、Kami在暑假到上海北京學中文的遭遇、她現在的工作、中國台灣的關係,還有,斯洛伐克和台灣到底多相似。

 

  

 

我跟她說,到這裡來之前我看過一篇網路文章(點 這裡),就是在說台灣和斯洛伐克有多像,她對地形的部分的類似感到很驚奇。斯洛伐克的人也都和台灣人一樣很友善,到的這一週,有好幾次我在外面點餐的時候,因為店員不會英文發生好多問題,路人都會直接轉過來幫我翻譯,接受我一句Dajuhen(斯洛伐克語謝謝),再微笑轉身離開,或是上次我在特別冷的一天迷路,在講電話的路人還特別掛掉電話的,用不算太熟練的英文幫我指路
:you go straight and straight (手指前方)and ......(手臂呈現一個跳過的動作)the road
:cross the road?
:yes! then turn......(手指向左)
:and turn left?
:yes!then you will find the bus station of bus 31(並附上一個溫暖的微笑))
我在想啊,這是個很冷的地方,但人很溫暖,讓我覺得回到南台灣😂
同時,治安也算還好,我問過Kami晚上我獨自出門去路上跑步可不可以,她除了叫我離樹林山區遠一點之外,覺得沒什麼不行的。

人們會在路上和陌生人微笑、也很喜歡說謝謝,就跟台灣人一樣。城市小小的、交通便利,也跟台灣類似。

Kami告訴我,這裡的人們對外國人也很習以為常,因為斯洛伐克的地理位置關係(在歐洲中心),在歷史上斯洛伐克有很多被外國統治的經驗,就跟台灣一樣,所以斯洛伐克的老人家,有一些會說德語和俄語,就像台灣的老人家有一些會說日語。
斯洛伐克的年輕人對外國文化保持開放的態度,但少數長者卻因為被統治過的恐懼對外國人有點抗拒。
 

 

斯洛伐克和捷克之間的關係很有趣,我一直想到中國和台灣。

都曾經是一個國家、也擁有密不可分的歷史痕跡。

語言方面,斯洛伐克人可以無痛理解捷克語,但捷克人大多不懂斯洛伐克語,Kami說,是因為斯洛伐克進口捷克的商品或電影,常常保留捷克語名稱和用法,捷克的斯洛伐克東西,卻常常被翻譯,所以當地人接觸的少。

台灣人也和中國人說一樣的語言,但因為文字的不同,我們也總能輕易看懂簡體字,但繁體字對中國人來說,卻相對困難。

中途,我很好奇斯洛伐克獨立的過程,捷克斯洛伐克這個國家無痛分成兩個地方的過程實在很神奇。

Kami說的有點模糊,或者也只是我當時有點閃神。

她說,兩邊的人民發現他們發展的方向不太一樣,不論是經濟或工業,當時捷克快速發展著,覺得可能管不到斯洛伐克,所以協議分家,斯洛伐克人民也對自己未來的發展有信心,就這樣順利分家。(聽起來是不是很像神話故事XDDD)
 

Kami問我,台灣和中國之間到底是有什麼結呢?也不懂為什麼兩邊這麼不同、或是中國也發展的越來越好了,為什麼就是不能放棄台灣這個小地方。

我和她講了一些些歷史故事,也和她很客觀的說了對於歷史的兩邊的不同表述,我說我也不確定我完全懂為什麼中國不能放棄,可能是要爭一口氣、可能因為台灣的位置太好、可能因為台灣的半導體很好,我不是政客,想法也老是很中庸,不能代表所有台灣人民的想法,或甚至,大陸政府的想法。

現今斯洛伐克和捷克人的交流還是相當頻繁且正向,有許多人民互相通婚的情況,像是Kami的父母,就是一個來自斯洛伐克、一個來自捷克,因此,在曲棍球或足球賽時,當斯洛伐克和捷克對上了,他們家就會開玩笑式的排擠媽媽,大聲為斯洛伐克隊歡呼,若全家族聚會時就更複雜了,大家開玩笑的互相碰撞和開玩笑,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一家親,實在很溫馨。

我在想阿,什麼時候中國和台灣也能這樣呢,不帶任何不能聊的話題的,敞開心胸接納彼此。聽Kami描述那些事情,好像是在看對未來的願景,有點嚮往,也明白還有一段長路。

 



多虧一年在IB的訓練,也很適應用英文生活、上課。和我同學校交換的台灣人,包含我只有五個人,她們都是女孩子、也都是大五交換,包含和我同房中山政經系的子芸、成大工程的毛、成大文學院的又令和台大工商管理的施,她們的經歷都很豐富,看她們賣力在這裡生活的樣子、互相照顧、和使用英文的熟悉程度,就覺得汗顏,大學的我,可能做不到吧,這樣的事情。

Bratislava的人對講英文的外國人很習慣,雖然我們不常見的亞洲面孔還是會招來一些好奇的眼光。雖然有些人的確不講英文,總體英文能力平均也的確不高,但這樣卻讓人更自在,我在想,比起在我的夢想國家英國求學,Bratislava的人和我,英文都不是母語,就更可以接受對方的英文不完美或對方不完全了解自己意思這種事情,用演技好好詮釋意思,也是可以被接受的事情。

 我覺得這一篇說得很好,這裡的確讓人感覺很熟悉,是個很類似故鄉、又不是故鄉的感覺。

 

 

 


附上第一天我們跟Kami說掰掰之後,單飛到宿舍附近超市採買生活用品的照片 ,因為全都是斯洛伐克語,所以子芸賣力地開google翻譯想要查但一直查不到
最後我們跑去搭訕路人和店員,他們友善的跟我們繞過一個個貨架幫我們找東西,我還硬要他們推薦常用的產品,實在非常有趣XD

arrow
arrow

    克拉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